魏國,朝堂。曹真之子
曹爽跪地哭訴狀告
司馬懿延誤軍機,陷害己父。這時,
孫禮及時站出替司馬懿辯駁,直言司馬懿挨了軍棍人事不省,所有決策均未參與。而
張郃等人也替司馬懿辯駁。曹爽一時吃癟。
曹叡與司馬懿前往曹府探望曹真,病榻上的曹真虛弱頹廢至極,儼然已是進氣多出氣少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,曹真彌留之際懇求曹叡拜司馬懿為兵馬大都督,從今往后統(tǒng)領魏軍,抵抗
諸葛亮的北伐。曹真命人取來自己的大都督印信,用顫抖的手將引信遞予司馬懿。司馬懿佯裝畏縮,終于,曹叡發(fā)話,讓司馬懿接下印信,不要辜負了曹真,也不要辜負了自己。最終,大都督印信交到了司馬懿手里。沉重的印信入手,司馬懿磕頭立誓,若讓諸葛亮越祁山半步,自己當以死謝罪。望著漸行漸遠的司馬懿,垂死的曹真百感交集,兩個斗了半輩子的老冤家,自此有了一個了結。待司馬懿等人退下后,曹真沉聲直言自己之所以這么做,不僅僅是因為只有司馬懿可以對抗諸葛亮,還因為如若不這么做,司馬懿也會自己來搶。曹叡讓曹真放心,表示能將權力給司馬懿,自然也有信心將它收回來,并允諾會好好栽培曹真之子。
蜀國,成都。
姜維欣喜來報,曹真?zhèn)麆莅l(fā)作而死。諸葛亮認為只死了一個曹真,虛有其表,并非是好事。曹真一死,司馬懿將徹底掌握大權,自此以后,蜀國將面臨前所未有之勁敵。
魏宮,朝堂。司馬懿正式官拜大都督。曹叡令司馬懿交個底,自比諸葛亮如何。司馬懿實話實說,表示百種對比,自己種種不如他。唯有君臣相知和善識時務,自己要勝過諸葛亮。諸葛亮多謀而少決,蜀后主
劉禪昏庸無能,蜀國君臣不如魏國君臣,這是他們的致命弱點。曹叡給司馬懿施加了巨大的壓力,令司馬懿必須祭拜諸葛亮。司馬懿離去后,曹叡對內官
辟邪感慨其怎么快就向自己討要專斷之權,可惜此時此刻,身為三朝元老的司馬懿掣肘已然甚少。
司馬府,前來拜訪的官員絡繹不絕。此時此刻的司馬懿已然成為眾矢之的,炙手可熱。夫人
張春華勸其休手,可是對于大都督這個位子,司馬懿不打算放棄,他要好好把握與諸葛亮對弈的機會。在他看來,這一盤棋以后,能決定這天下的走向。對于張春華的和平愿望,司馬懿向她解釋,要想天下太平,這仗必須要打。唯有天下大一統(tǒng),才能真正天下太平。
深夜,西院。司馬懿攜帶著諸葛亮的賀信兼戰(zhàn)書前來,與二夫人柏靈筠談心。柏靈筠為司馬懿分析當下蜀國局勢,同樣認為諸葛亮的致命弱點在于后方。司馬懿打算讓同為益州人的柏靈筠代替自己去與蜀國李嚴交涉,達成協(xié)定讓李嚴攪亂后方,不使諸葛亮北伐得勝,從而在蜀國一家獨大,兩人盡可各取所需。
蜀建興九年,即魏太和三年,諸葛亮復出祁山,再次北伐屯兵渭水之濱。曹叡以司馬懿為大都督,總領雍涼之兵,以拒蜀軍。
王平等蜀將先鋒出斜谷來犯,司馬懿與眾將思索退敵良策。司馬懿推斷諸葛亮糧草不濟,必定前來割取隴上小麥,遂令張郃領兵四萬結營于祁山,令
郭淮安排大軍各部駐扎天水,隨時準備夾擊諸葛亮。
成都,蜀宮。柏靈筠拜會李嚴。伶牙俐齒,思維敏捷的柏靈筠與李嚴同為益州人,字字誅心使得李嚴頓時重視。李嚴一改先前輕視,忙將柏靈筠請上座,兩人細談。
蜀軍大營,諸葛亮得知糧草告急,而都護李嚴遲遲不發(fā)糧草,親自帶人查看隴上小麥。然而,司馬懿早已派大軍駐守隴上,諸葛亮感慨司馬懿的確對自己知之甚深。但是,諸葛亮依舊下令軍士備好鐮刀,準備割麥。
隴上,魏蜀兩國大軍對壘。司馬懿與諸葛亮互相遣傳令兵登高,隔空對話。